【我每天都注意自己跟孩子說的話】
疫情期間每天24小時跟孩子在家裡(我也是WFH一族),多了很多跟孩子講話的機會。練習使用正向語言,是我最近常注意的地方。
我們跟孩子溝通的管道,最常使用的就是語言;孩子感受我們在不在乎他、有沒有關愛他,主要也是透過語言。我們的語言若是負向的,日積月累很容易會讓孩子歸屬感語價值感削弱,覺得自己不被在乎、不重要、沒價值,漸漸出現各種偏差行為。負面的語言包含責備句、否定句、威脅句、命令句和質問句。
而正向的語言則有:肯定句、鼓勵句、詢問句(啟發式問句)、禮貌句和關懷句。
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最近在日常生活常跟孩子說的話:
A 看到孩子的東西掉地上
將🧑🏾:「怎麼東西掉地上都不會撿起來呢?」(質問句)
改為🧑:「你的筆地掉在地上了耶?怎麼辦?」(詢問句)
通常結果就是他會去撿起來。
B 吃早餐以前孩子還沒照顧寵物
將🧑🏾:「請你先去把小鳥照顧好再吃早餐!」(命令句)
改為🧑:「你知道吃早餐以前要先做什麼嗎?」(詢問句)
C 通常結果就是他會去替小鳥加飼料換水。
起床後,看他還沒做照顧自己的事...
將🧑🏾:「你又忘記起床後要做什麼事了對不對?」(質問句)
改為🧑:「你知道起床之後要先做什麼嗎?」(詢問句)
通常結果就是他會馬上去做。
D 想跟爸爸玩,但客廳亂糟糟,當他說「爸鼻我你可以跟我玩嗎」時...
將🧑🏾:「先整理好客廳,你看這麼亂!還沒整理好我不跟你玩!」(命令句+責備句+威脅句)
改為🧑:「好喔!客廳整理乾淨就可以玩囉!」(鼓勵句)
通常結果就是他會快快整理好然後跟我玩得很開心。
E 早上吃完早餐想要看iPad,但還沒寫作業...
將🧑🏾:「寫完作業才可以看!」(命令句)
改為🧑:「寫完作業就可以看囉,加油!」
一開始結果是他會唉唷唉唷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寫作業,寫完再看;後來他竟然「進化」了,有一天開始一早起來照顧好小鳥後,就在吃早餐前先寫作業!我那看到頗為驚訝,問他「你怎麼在寫作業?」他說:「因為我現在寫完等一下吃完早餐就可以看iPad啦~」爸爸聽到撒花🤩
F 要吃飯了但還在做自己的事時...
將🧑🏾「不要再玩了!快點過來吃飯!」(命令句)
改為🧑「吃飯了!你怎麼還沒過來啊?」(詢問句)
通常結果是他會先跟我們說他「好喔...等一下... 我在...」.,我們就會問他還要多久;他會說再三分鐘。大概過了三分鐘,我們再提醒他一次,他就會過來吃飯。
G 晚上洗澡睡覺時間到了還沒去洗澡...
🧑🏾:「好囉!時間到了要洗澡囉!!!」(一天下來大人已經累了沒電了,無法再正向... 這時只好回歸以前小時候大人常用的話)😂
通常結果就是他會快快去洗澡,不會超過15分鐘。😆😆😆(這個地方我會再加油)
G 再加上!每天睡覺前我或太太都會跟他進行「睡前三件事」! 👍👍👍
在孩子睡覺前講的三件事既是肯定句、又是鼓勵句和關懷句,不但能增加彼此愛的連結,更能幫助孩子增長歸屬感與價值感。我們畢竟是人不是神,一天下來有時候也會有情緒,會忍不住說一些負向語言。所以「睡前三件事」正是給想要使用正向教養,幫助孩子養成正向人格的父母最寶貴的禮物了🧡。
記得!以後不要在睡覺前還跟孩子「討論」他今天做錯什麼,明天有什麼地方要改進了,這叫「睡前三個教訓」,會讓孩子做惡夢的啊!😆
很多家長都跟我回饋這個方式使用一段時間後,孩子都變得比較聽話、貼心。所以用心做這件事,配合平時多使用正向語言,孩子一定會越來越進步的!👏
我們一起努力喔!
ps: 下面這張大字報是我貼在家裡飯廳提醒自己的,已經貼將近兩年了(大樹老師和詹宇夫妻來我家都看過😂)
ps: 這個在夫妻之間、工作職場也很適用,所以真是居家旅行、辦公出差的必備良藥啊👍🏻
ps: 特此鳴謝陳子蘭老師
#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